保山市民政局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
我的父母都是医疗领域从业人员,耳濡目染,我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先后在各种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著数十篇,并主编、编写了很多专著。图中为李鸿儒李鸿儒教授一生潜心骨科的医教研工作,早年致力于研究骨髓炎的防治及伤肢残端的整复,建国后又注重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由于李鸿儒教授的特殊贡献,他成为我国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享受者。1956-1984年任华山医院院长,并历任上海市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华山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云南省昆明上海医学院骨科主任、华山医院骨科教研室主任、显微外科研究室主任。曾先后担任《实用外科学》主编,《骨科手术常见错误及处理》主编,《辞海》外科部分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编委,《军队外科学矫形外科学分册》主译等。李鸿儒教授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李鸿儒教授曾奔赴前线参与伤兵救治。李鸿儒教授是上海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我国骨科界的创始人之一,是著名骨科专家和教育家,骨科的老前辈。签约仪式上,复旦大学、都安县人民政府、都安县高级中学共同签订托管帮扶都安县高级中学的三方协议书。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县中负责人,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复旦附中负责同志等共同参加活动。二是要积极统筹资源,充分发挥复旦大学高校优势,分享附中优质资源和经验,将复旦大学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帮扶实践经验,应用到县中托管帮扶工作中。一是要提升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工作要求,协同一致办好县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视频在线签署《教育部直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协议书》,托管帮扶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重庆市奉节中学两所县域高中
伍裕万(1906~1989),四川富顺人,我国著名药学教育家。伍裕万从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毕业后,1937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药学院获药学博士学位。
在上医95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上医前辈严谨治学,医德高尚,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他不仅以身作则,还时常关心教员的工作和生活,和他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伍裕万在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药事活动。
伍裕万作《纪念七一,努力改造自己》新中国成立后,伍裕万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委会委员、药学系主任,他积极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在药学教育的园地上辛勤耕耘,为药学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毕业后,1937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药学院获药学博士学位。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他还对精油、葡萄糖、斑螯、百部等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参考文献:1. 潘德济、王振钺、黄沁撰文《药学教育家伍裕万》,发表于《中国药学杂志》,1987年 制图:马楚涵实习编辑:王越责任编辑:李斯嘉。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提高药品的质量和数量,采取新的合成工艺——生物合成势在必行。历任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药物化学教授、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药科教务长等职。
学成归国后,他应母校邀请,任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药物化学教授、药科教务长。伍裕万作为我国药学界的老前辈,也是我国著名的药学教育家,长期从事药学教育和药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贡献了毕生精力。
解放后我国的制药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改变了过去药品靠进口的状况,但是制药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方法,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上海解放前夕,社会秩序混乱、物价飞涨,伍裕万身为教务长,和普通教师一样,靠着微薄的薪金,勤勤垦垦地操劳在教学第一线上。为了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扩大教学内容,促进新药与新剂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发展,伍裕万还提出在药学系设立药理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并在全国药学院系中率先增设理论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实验、化学药理和物理药剂学等课程,使药学教育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解放前,他曾兼任中华药学会理事,《上海药学》杂志主编。解放后,任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科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药科副主任、上海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系主任等职。伍裕万根据制药工业的发展需要,于1958年首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设置了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生物合成药物化学三门课程,以培养专业人才。
在此期间,伍裕万除热心教学外,还积极从事药科教学设备的建设,当时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学校必备的图书和实验设备短缺,为此他到处奔走、多方筹集,克服重重困难,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抗战期间,他得知一些学校的学生读书有困难,就接收他们入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借读,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使他们在战乱时期不误学业。
课程设置后,师资力量缺乏,他就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修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方法、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新学科逐渐完善巩固起来。直至晚年,伍裕万仍然十分关心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将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上医人为祖国的药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解放后,他兼任卫生部药学名词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药学学报》编委等职。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
编者按赓续先贤初心,汲取奋进力量。他们在医学教育岗位上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医学教育岗位上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伍裕万根据制药工业的发展需要,于1958年首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设置了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生物合成药物化学三门课程,以培养专业人才。
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他还对精油、葡萄糖、斑螯、百部等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伍裕万在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药事活动。
在此期间,伍裕万除热心教学外,还积极从事药科教学设备的建设,当时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学校必备的图书和实验设备短缺,为此他到处奔走、多方筹集,克服重重困难,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毕业后,1937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药学院获药学博士学位。
他不仅以身作则,还时常关心教员的工作和生活,和他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了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扩大教学内容,促进新药与新剂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发展,伍裕万还提出在药学系设立药理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并在全国药学院系中率先增设理论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实验、化学药理和物理药剂学等课程,使药学教育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伍裕万(1906~1989),四川富顺人,我国著名药学教育家。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解放后,他兼任卫生部药学名词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药学学报》编委等职。直至晚年,伍裕万仍然十分关心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将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上医人为祖国的药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解放前,他曾兼任中华药学会理事,《上海药学》杂志主编。在上医95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上医前辈严谨治学,医德高尚,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后我国的制药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改变了过去药品靠进口的状况,但是制药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方法,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参考文献:1. 潘德济、王振钺、黄沁撰文《药学教育家伍裕万》,发表于《中国药学杂志》,1987年 制图:马楚涵实习编辑:王越责任编辑:李斯嘉。
上海解放前夕,社会秩序混乱、物价飞涨,伍裕万身为教务长,和普通教师一样,靠着微薄的薪金,勤勤垦垦地操劳在教学第一线上。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